<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习大讲堂

        学习大讲堂

        周恩来的统战艺术:说服之道

        时间:2021年08月23日        来源:统战新语

        周总理曾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长期做统战工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团结了一大批党外有志之士,促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胜利。周总理在统战工作中,能够娴熟运用多种技巧,促使统战工作取得实效。正如一位外国人所说:周恩来具有一种特有的魅力,他能够把他所认识和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人,甚至包括他的敌人,吸引到他的周围。这种高超的统战艺术在周恩来的统战工作中经常可见,这里仅选择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晓以大义 以理服人说服张学良联共抗日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站在一个制高点,往往能起到很好的说服效果。周恩来就充分利用过这一点,争取了张学良的积极联共抗日。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致电同张学良沟通联共抗日之事,张学良同意谈判,周恩来遂赴延安同张学良直接谈判。在谈判中,周恩来先是利用二人同师关系拉近距离,然后顺着张学良对国家前途的看法坦率诚恳地说了自己和中共的观点。周恩来利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指出法西斯主义不可为,要抗日必须实行民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为周恩来的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使张学良深深为之折服,同意联共抗日,但在具体做法上双方尚有不同意见。周恩来直接以蒋对日的消极抵抗政策和反共“围剿”政策反驳,张学良不得不承认这是蒋介石的错处。最终,双方达成一致,采取内外夹逼的办法,把蒋介石拉到抗日的道路上。最后,张学良握着周恩来的手说:“听了周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的心情可以说是豁然开朗了,不仅使我看到了东北军发展的前途,而且也使我坚定地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这正是周恩来晓以大义,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根本说服张学良联共抗日,也是周恩来抓住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错误,以事实说服张学良,使他加入到抗日行列之中,为最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势利导 反客为主说服民主党派靠近中共

        根据情况,因势利导,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结果。周恩来在1944年的统战工作中运用了这一方法,实现了反客为主,团结了民主人士。1944年,由于国共前期谈判无果,国内矛盾突出,为了缓和国内的矛盾,国民党决定于1944年9月5日至19日,在重庆召开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其目的是要混淆视听、限制中共,想以公开谈判过程的姿态和歪曲事实的手段来展示自身“和平”“民主”的态度,陷中共于被动之境,欲借实力以压共产党接受他们的条件。中共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要充分利用这次会议揭露国民党一党专政、破坏谈判的阴谋,并认为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8月17日毛泽东在董必武给周恩来的电报上批示:“应与张澜、左舜生商各党派联合政府。”但出于慎重,8月18日,周恩来又致电董必武、林伯渠等,请他们考虑,如果中共提议要求提前召集各党派及各界团体代表会议,改组政府,是否可能引起大后方响应,尤其是各党派、各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支持。在此情况下,中共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同各中间党派进行了商谈,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成。于是,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在参政会上提出了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新华日报》等各大报纸登载了这一报告,引起各民主人士的广泛关注。根据形势,10月10日周恩来又发表了演讲,进一步阐明中共提出的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在重庆谈判停滞期间,周恩来还广泛接触文化、妇女、新闻、产业界人士,向他们介绍谈判情况,争取他们对中共的支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民主人士认清了现实,积极支持中共主张,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要求建立联合政府。正是在周恩来这种高超的统战艺术下,不仅反客为主,扭转了不利形势,而且争取了民主人士的认同,加强了同民主人士的合作。

        以情动人 以小见大说服张治中为新中国服务

        周恩来非常善于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给予对方深切的关怀,用自己的真情去感动他人,实现统战之目的。1949年4月,国共和平谈判破裂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准备从北平回南京复命。周恩来希望张治中留下免遭不利,并向他分析了时局,还非常恳切地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姓张的朋友,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了。”在周恩来的深情劝阻下,张治中等最终留下来。过两天,周恩来又兴冲冲地拉着他去见几个客人,没想到从飞机上下来的居然是张治中的妻子和孩子等八人。这让张治中非常感动,红着眼睛对周恩来说:“恩来先生,你真会留客啊!”在安排张治中在饭店居住后,周恩来还经常去看望张治中一家人,在一次毛泽东和周恩来共同请张治中一家吃饭时,周恩来说:“在重庆,你对我们招待得那么好,现在我们条件很有限,只能让你们受点委屈了。”张治中听到这亲切的话语,如暖流涌进心房,一时言语哽噎。正是在周恩来这种真情感召之下,张治中后来留了下来,为新中国服务。

        上善伐谋 攻心为主说服郑洞国投诚和平解放长春

        善于运用谋略,以攻心为主是周恩来常用的统战方式之一。他善于把握对手心理变化,根据情况做出准确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促使其妥协、转变和觉悟。1948年9月辽沈战役发起时,长春已被解放军围困多时,但国民党守军统帅郑洞国出于对蒋介石的“忠诚”,迟迟不愿起义。中央军委非常关注长春的战况,周恩来审时度势,认为可以争取郑洞国起义,以对黄埔系军队产生影响。毛泽东等采纳了这一意见,于是周恩来给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去了一封信,给他分析当前总的形势,说明无论是诸多投诚起义还是直接战败的,国民党已经损失惨重,大势已去,望郑洞国举旗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并以黄埔之情提出诚恳忠告。这封信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在郑洞国身处绝境之时送达,使其内心震惊不已。同时,解放军对其展开政治攻势,迫使郑洞国起义或投诚,周恩来还派前期起义的曾泽生劝告郑洞国。最终,在强大的攻心战下,长春守军代表在未经郑同意下先同解放军谈判,愿意投诚。郑在其部下放下武器后仍有顾虑,但经周恩来和中共东北局的继续攻心工作,最终决定率部投诚。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度运用谋略,利用攻心致胜,体现出其高超的统战艺术。

        周恩来的说服艺术非常高超,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统战工作中,他善于运用各种技巧说服别人。正是对这些方式的准确熟练运用,周恩来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了许多朋友,扩大了统一战线,为我国革命、建设凝聚了最大的能量。这些高超的说服艺术,在今天的统战工作还很适用,新时代下,我们应多多学习周恩来这种高超的统战艺术,做好统战工作,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更多力量。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