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海原富陵村:种下万棵“团结树”,开出朵朵“和谐花”
时间:2020年05月14日 来源:宁夏日报
在深山里,丘陵村与邻村、回族与汉族群众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世代携手种下了一批又一批团结树。
搬出大山,定居移民新村,生活早已发生巨变,但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优良传统依然保持着。
近20年来,万棵团结树像文字一样,忠实记录了这个村的“民族团结谱”。
如今,海原县三河镇富陵村的团结树上,繁花如絮。
“走,老海,种树走。”
“来咧,我给你灌了一壶八宝茶,带上。”
4月23日早上7点多,富陵村村民武治宏叫上对门的海全俊,到另一个巷道和乡亲们一起植树。几天之内,全村种下了1000棵树。每年这个时候,村里都会男女老少齐出动,种下民族团结树,这个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几十年。
富陵村原名丘陵村,在海原县的深山里,与砖窖村、四营村、六窑村比邻而居。纯朴的乡亲使这里的民族团结氛围十分浓厚。邻村种地需要肥料,丘陵村的群众便把自家的牛羊粪拉到他们的地里。丘陵村牛羊缺少饲草料,邻村会把玉米秸秆送过来。
春季,各民族群众热热闹闹一起植树。富陵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军忆起当年:“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因为山上干旱树少,村里一位汉族姚奶奶总会在杏子熟了以后,提一筐杏子给我们吃。见我们特别爱吃,她就发动家人背着杏树苗送到我家,一起种下。姚奶奶离世了,但老杏树现在还活着。”
各民族群众相互送吃的,互相关爱,并肩栽树,在丘陵村一直延续着。这个老村所在的大山,被一批批团结树渐渐染绿。
随着“十一五”到“十三五”生态移民的实施,2017年开始,丘陵村整村搬出了大山,在三河镇政府附近,由来自海原县5个偏远乡镇11个行政村的移民,以丘陵村为重点,组建了富陵村。丘陵村党支部书记罗成军任富陵村党支部书记。“丘”改“富”是希望今后的日子越来越富,保留“陵”是不能忘掉老村的民族团结优良传统。罗成军说,村子更名中蕴含着美好期望,“还专门从老村移来了老杏树,它是我们村民族团结的精神体现”。
依靠交通运输、种养殖和劳务输出“三驾马车”,富陵移民新村村民不断增加收入,与老村相比,新村的生活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种团结树的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房前屋后、村道巷弄、村子周围处处种上了松树、槐树、榆树、杏树等团结树,庭院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从老村到新村,近20年来,该村种植各类团结树1万多棵。
来自11个村、各民族组成的富陵村村民,在一次次植树中越来越亲密,结成团结户,种下一棵棵团结树,开出了一朵朵“和谐花”。
今年3月底,五保户老人沙彦虎想盖个羊圈,苦于自身残疾无法完成,急得在院子里转圈圈。对门端着碗在大门口吃饭的任学礼看到后,立即放下碗,叫了9户乡邻一齐动手,不到半小时就帮沙彦虎盖好了羊圈。
得知乡亲余忠俊最近要清理自家羊圈羊粪,但忙得没时间。邻居李文义便抽空到他家帮忙铲了羊粪,而余忠俊并不在家,余正在给别的乡亲帮忙。
村民魏雪萍家想清理房后的一大堆垃圾,种些树。对门邻居何林叫上20多个乡亲,三下五除二就清理干净了,并挖好了树坑。村部又赠送苹果、花椒和红梅杏树苗栽了下去,只一下午,魏家后院便成了果园。
在汉族群众的带领下,富陵村的民族团结广场舞也跳了起来,村部文化广场逐渐容纳不下这支庞大的舞队。
民族团结拧成一股绳,产业带动增收促发展。当年三河镇最穷的丘陵村,如今已是全镇的样板村。
富陵村打造了民族团结示范巷道,还充分发挥爱心超市作用,对主动调节村内邻里矛盾的一次记10分。村民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凡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表现,均可视情况进行积分。3年多来,该村邻里和睦,社会稳定,移民搬迁至今未发生一起治安案件,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编辑: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