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宗教
一家亲背后的一条心——吴忠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小记
时间:2020年06月11日 来源:吴忠日报
民族团结进步之路越走越宽
2010年至2013年,吴忠市探索开展民族团结“五项特色教育”,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扩展到乡(镇)、村、社区、机关等八大系列创建载体,吴忠市被国家民委等部委确定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首批试点单位。
2014年至2015年,创建工作初显成效,“585”模式被国家民委给予肯定。2015年,吴忠市委、政府把创建工作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制定了具体量化考核标准。12月30日,吴忠市顺利通过国家民委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验收。
2016年至2019年,吴忠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入“深化提升”阶段。2016年2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2017年,出台《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化行动方案》,组织实施民族团结进步“三个十”深化行动。2018年,对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精度、深度和广度。2019年,深入开展“百场万人”宣讲活动,实施创建工作“回头看”活动和精品打造工程,推动创建多点开花、多头并进。截至2019年底,吴忠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31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247个,市级模范集体242个,形成了吴忠市民族团结的靓丽名片。
创建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吴忠市提出“建设模范市,守好生命线”的奋斗目标,明确“六化六个进一步”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创新载体,提升工作质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实现新跨越。
民族团结里的吴忠故事
6月8日,一场雨后,吴忠的空气格外清新。在利通区胜利镇上桥社区,一座小小的“唠嗑亭”里,回族群众张红梅和年过七旬的汉族老人岳瑞亭拉起了家常。张红梅笑着说:“明天早上,我要去早市呢。你需要啥不?我帮你买回来。”岳瑞亭想了想说:“家里没有西红柿和辣椒了,我还想吃个西瓜。”“行呢,我买菜的时候帮你买回来。”张红梅爽快地回答。
和谐、团结、融洽,亲如一家。在吴忠市有很多社区像上桥社区一样,居民如亲人般相处,共同建设、维护自己的家园。上桥社区这样和谐团结的画面,只是吴忠市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个缩影。
6月4日,在利通区板桥乡洼渠村,退休工人丁洪龙和邻里一起唠嗑,他说:“虽然大家民族不同,但感觉一点都不生分,心都在一起呢。”
多年来,吴忠市每个社区、每座院子里,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互帮互助。在这里,大家都是一家人,谁家有了困难,邻里都会来帮忙;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助、与邻为乐的故事。
民族团结教育从娃娃抓起。6月4日,在利通区第七小学,该校利用教室外墙及走廊打造了“中国梦”一系列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礼仪供孩子们学习。为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该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拓展类课程、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征文、“知我民族,爱我中华”主题教育知识竞赛等系列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
如今,在吴忠城乡大地,各族群众生活幸福安康:幼有所托,老有所依,社区文明,乡村和谐。这里的各族儿女不分彼此、守望相助,共同讲述一个个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吴忠故事。